基於城市記憶的廣州西關民國老宅建築改造設計

李致尧
沈康
設計博士
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
2021-04-12
城市記憶是關於城市的集体记忆,是城市記憶主體和客體在時空交匯中產生的連續動態建構過程。其形成與演化是一個歷經時間累積而被集體不斷創造、修正和重構的過程。位於廣州西關第十甫路的民國老宅,是落成於1940年代的一棟兩層半別墅式民宅。改造後的老宅,在業主、企業員工、民宿旅客等豐富多元的空間使用者的共同參與下,以微型城市公共空間的形式融入城市的日常工作、生活與文化活動,延續並參與了城市記憶的持續建構。
  • 城市記憶的主要概念與城市更新策略的主要原則 建構城市記憶的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:1、人——生活在城市中的全體市民。2、場所——城市的各処公共空間。3、事件——城市的所有公衆活動與事件。生活在城市中的全體市民,既是城市記憶的主體,也同時是城市記憶的創造者與繼承者。他們在各類城市空間中共同經歷着工作、生活、學習、消費、娛樂等所有的活動與事件。一代代地傳頌與譜寫著城市的記憶。
  • 老宅天井的復原與微型社區公共空間的營造 老宅改造的第一步,就是復原了被上一手業主封閉了的天井。對天井的復原是更新策略中原真性原則的典型應用,既是對傳統民居空間智慧的致敬,也是以建築空間語言對本地氣候的積極回應。天井復原後帶動首層房間的空氣流通,從而以極低的投入與運營能耗,有效地改善了建築內部的自然通風和採光。改造後的老宅,首層被定義爲對外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,原本的餐廳和客廳被打造爲咖啡室和文藝沙龍並對外開放。老宅因此同時擁有園藝公司辦公室、特色民宿、小型社區沙龍等多種空間屬性,由此激發老宅與所在社區的各類社區成員互動交往的可能性。
  • 民宿客房與園藝公司 老宅首層與二層共四個房間被改爲客房用作民宿出租。其中二層帶地臺的多功能客房,所有地板均可以打開儲物,正中間的三塊地板能獨立或共同升起為臺面,使這個房間也可以成為日式的茶室、餐室,甚至是練瑜伽和舞蹈的活動室。房間出南向的月亮門為整個房間帶來獨有的園林佛禪氣息。 三層的一半是室内,佈置為園藝公司辦公室,有獨立的公共區與衛生間,不會影響到一二層的使用。另一半是屋頂露臺,正好佈置為園藝公司的展示花園。加上從老宅入口前花園、中庭與室内各處精心配置的植物點綴,改造後的老宅仿佛成爲一個與植物共生的時光花園。